查看原文
其他

沉寂十多年,刀郎《颠倒歌》说的谁,前律师喊话当年审自己的审判长...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3-12-27

7月19日,沉寂了十多年的刀郎,携新专辑《山歌寥哉》全网上线。根据发行介绍,新专辑作品成一家之言,以己之“视界”,遥探他之“视界”,合时代之烙痕,承古今以《山歌寥哉》......历史是人的历史,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都将回归到“人”、“作品”、“时代”。可见,这不是一个常见的情歌专辑,而是具有探究人性的音乐。

果不其然,众所周知,新专辑一经发布,其中的《罗刹海市》、《颠倒歌》中犀利的歌词,经过山歌俚曲的演绎,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用网友的话是,让人听了一遍就上头,再听一遍更上头,几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市侩角色的生动形象。
大家也都看到了,新专辑真的如发行介绍里说的“探究”精神一样,成功唤起了听友们探究刀郎歌中唱的是谁的好奇。都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更直白的说是,网络时代,对于某个人的评价,并不再是某些大咖所能垄断。
本不对误乐圈乐坛“贵圈”感兴趣的,经过网友的科普,才知道,十多年前《2002年的第一场雪》、《披着羊皮的狼》等热歌风头堪比周杰伦的刀郎,居然是因为被数名业界大咖定性为“不具备审美观点”、“是音乐吗”、“进垃圾桶”等等,在歌曲深受民众喜爱、传唱率火的一塌糊涂的情况下,黯然退出了流行音乐界。
新专辑没有指名道姓,作者也没有公开喊话(估计至少当下不会出来解读,出来也是只会辟谣的),只将歌词和音乐发行于世供人评价。网友们音乐创作不行,但众人之口的解读能力却是超凡的,还有人根据歌词已经开始对号入座了。
创作者没说,观众如此解读,这应该算法律性质上的“公众评价权”吧?或许是为刀郎打抱不平,或是感觉被人质疑了自己的欣赏水平,或是其他的原因,反正有人成了新专辑的网评受害者。不知道这样的现象,会不会导致成诉?
以烟语君的法律见解,法院对于这样的公众自行联想演绎出来的评价,断不会直接认定音乐作品本身违法,充其量否定一下针对性很强的网友评论罢了!可问题是,有大咖会站出来自找麻烦的,将大面积的网友评价视为对手吗?

只能说,不要轻易的否定专业人士的杰出才能,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就可以把他人一棒子打死。山水有相逢,事实证明,十年、十五年前自己做过的事情,有朝一日,会被人秋后算账的。即便是对方不用指名道姓,自己可能都忘了自己做过什么,可网络为代表的民众记忆,是不会忘记的。

不是专业人士,只是粗浅的理解,什么叫流行音乐?老百姓喜闻乐见,乐于传唱的就是。只要内容不违法不失德,是不是流行音乐,听众最有发言权,传唱度就是唯一标准。哪能觉得自己被捧上了大咖、导师的位置,就觉得自己有了他人的定位权,进而规定听众应该听谁的歌,不该听谁的歌?

与其说是今日的网友是在为刀郎鸣不平,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品味被所谓的大咖进行了负面评价而鸣不平。当年几个音乐“大咖”如日中天如今情势不在,年过五十的创作实力说明,谁才是真正的大咖,还是要靠听众来评价。
看来,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古人说的,是有道理的。在法律圈,今日也发生了一起“刀郎专辑事件”,正在法律圈热传。
7月23日,某前律师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作为刑事被告人时的审判长主动投案的消息。其后,这位前律师、前被告人公开回忆了自己跟这位前法官,如今已经是投案法院领导的办案过往。

不知道是有感于刀郎新专辑做法,还是有感于新专辑观众现象,这位前律师不谈自己的案件,只说自己跟前法官的交往经过,还说自己要去“探望一下他”。昔日的被告人如今还在到处讲解法律知识,昔日的法官却面临着接受审判,文后几百条的留言中,有人写到,世事变迁,幻如隔世,因果报应,皆是不虚。

这些年,国家在司法领域反腐力度的加大,我们看到了不少司法官员落马的新闻和案例,上文中的“因果报应”的感慨,直令观众发了一次又一次。

如同昔日音乐大咖不容质疑的评判别人音乐水平一样,作为司法官员,本职工作就是高高的坐在审判台上,手握法槌,断人经济利益,裁人生死罪刑,言出法随,成为很多人仰慕乃至纷纷巴结的对象。

然而,不知道自己为何受人尊敬、被人信赖的话,就会认为自己就代表权威,把国家和公众交付的平台当成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认为只能自己是评判别人,而自己可以超脱于被评判范围,则是大错特错。如此认识,一步步走下去,就会忘乎所以,没有对于法纪的忌惮,陷入危险境地。翻开近些年司法官员贪腐的案例,道理莫不是如此。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两个例子,都是十多年后姗姗来迟的旧事重提和重新评价,这说明,端坐于“导师”宝座、“审判台”法椅,终究是一时的,在位者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却是影响深远,留在当事人及观众心里的。

法律责任值得敬畏,但比法律责任的一时性更厉害的是,对方当事人的评价乃至事后之后的社会评价,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曾经有个法官跟烟语君讲过一个故事,有次逛路边摊,他只注意看卖的东西随便问问价格,没想到摊主突然直呼他的名字。他怎么也想不起对方的名字,经过小心的试探,才知道对方是自己多年前处理案件的一个当事人。

法官其实不想买那个东西,只是随口问问价格,没想到,对方追出老远,非要把东西免费送给法官,以感谢当年案件的处理公道。法官感慨,幸亏自己当初秉公执法了,否则估计不是送东西而是挨骂了。

这就是,上场当念下场时的道理吧!网络时代,你在经办或评价别人的事情,同样的,别人也在记录和评价你的言行,而且留在别人记忆中,是会时隔多年被重提的。

  往期文章:多年被挂就业“红牌”的法学专业,今年成了高考报考的大热门?


  往期文章:“开庭要给法官下跪吗?”...网上留言是真实的法律社会认知


  往期文章:女生遭奸杀法院判无期徒刑民事赔偿5.5万元,法律上没有问题


  往期文章:是谁,将对刑事案件的法律探讨,拉向了好人坏人的争论之中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